蔡松霖:浅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
作者:蔡松霖 来源:易经 2013-06-08 08:45:28 |
霖之首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生存在蓝色星球上的古老中华民族,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漫长的封建社会,上、下五千多年来曾经几次引领了全世界的先进与文明。伴随着丝绸、瓷器和茶叶把中华文明散播到了全世界,周边国家都是在中华文明的影响下才开始起步发展的,从古至今中华具有着很强大的软实力……那就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因此: (1)刚健有为; (2)和与中; (3)崇德利用; (4)天人协调。 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中华民族精神充满中华文化之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民族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这就注定民族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民族精神植根于本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优秀文化的催生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典籍集中了中华民族博大的智慧,内蕴着丰富的民族精神资源。《周易》、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还有《孟子》、《管子》、《尚书》、《颜氏家训》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难怪外国人都对中华文化表示出特有的惊慕和敬仰,以致诺贝尔奖获得者曾集体发布一个宣言,认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需要从中国古代孔子那里寻找智慧。的确如此,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值得大中华人自豪和骄傲。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等等;像儒家典籍中的“仁者爱人"、“言而有信"、“见贤思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这些仍然是中华民族精神十分珍贵的资源。素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其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是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 (2):是忧患自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出表现了中国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历史责任感; (3):是和平安定。提倡“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注重营造一种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 (4):是正道直行。提倡“养浩然正气”,弘扬“君子坦荡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道德情操。这几个方面,都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性。 三、中华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还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华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华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且中华传统文化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大中华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为建设今天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基础和客观依据,它对现实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尤其青年一代首先要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理念,不仅要自觉从书本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懂得中华传统民俗、习惯,既要懂得民族的现实,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懂得民族的精神实质和民族的利益所在。说到底,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和有效的发挥与利用,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地球村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传统文化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与王朝政治或社会理想相关联。一部陈旧老书,一部古代文学经典,披散着历史的灰尘,脱落于现代社会,特别是易中天、于丹等当代大家以古人圣贤道理为原料,深人浅出地将中华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及其生活紧密结合,使老百姓入心人胃,并给大众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鲜活的实际问题以启示,而且能与实际生活中为人处事的经验总结相验证,也能给受过创伤者的心灵以抚慰,提升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品位,开阔着人们的眼界与胸怀,在诊译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了构造民族心理的作用。 (3)、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并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根本途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和“血脉”,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消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历经世代传承,形成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转换,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4)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 纵观中华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都形成了一整套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必须格守的准则,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仪表,并对中华民族的人格追求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儒家的修身理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教育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是造就中华礼仪之帮、文明古国美誉的重要条件。儒家文化中的“学而知之”、“自强不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系列思想和精神主张,在中华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古往今来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奋勇前进。也正是胸怀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大中华人民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现代社会文明的今天,其现实意义仍不可忽视,更需要在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丰富现代德育理论,弘扬优秀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中国的持续昌盛。在日益兴旺发达的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为实现和平掘起、发达文明提供支撑的基本条件。 并且在实际上,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并不是两个不相干也不是相互排斥对立的实体。“现代生活”即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具体转变。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变使其已经脱离了旧的轨道,并且不可否认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但现代文化并不等同于西方文化,我们所接纳的科技以及制度层面上的西方文化并不会触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的核心部分。 提到价值系统的核心部分,我们便要说明价值的来源,以及价值是结合实际世界之间的关系。中华最早的观念把价值归源于“帝”或者“天”,所谓“不知不识,顺帝之责”、“天生丞民,有物有责”等。然而,西方人的态度却是迥然两样。他们认为至善的“上帝”是一切价值的共同来源。中国人没有人格化的上帝,因此中国人虽认定价值之源出自于天却实现在人心之中。儒家教人“深造自得”、道家要人“得意忘言”,都是让把价值之源放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追求价值之源的努力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不是等着上帝来“启示”的。这种精神不但见之于宗教、道德、社会各方面,并且也同样支配着艺术与文学的领域,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内倾与外倾两种不同的价值特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倾特质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的确显露出了许多不合时宜的弊端,但现代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而不断却也是这种内在的品质的韧力所赐。《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说明了内倾文化的特性所在。 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便是具有顽强的绵延性和鲜明的扩散性,它能够深深地扩散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道德情操之中,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中国必须面临向现代文化转型这一过渡。要在多元文化对话中体现文化自觉,就必须有强大的民族精神的维系和支撑,中华传统文化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就要追本溯源,遗弃糟粕汲取精华。须知得道、失道决定民族之兴衰。
欲了解更多请登录蔡松霖个人主页:http://www.cnzrz.com/zhuanjia/html/?353.html |
|
|
|
金牌堪舆师 |
|
|
风水频道 |
|
|
姓名频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