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易经》文化传播交流网

     
 
 
 
吴忠礼:伏羲发祥地与“八卦”文化议
作者:吴忠礼 来源:易经 2012-12-20 10:58:33

  内容摘要:
  
  本文试记中华人文初祖伏羲的发祥地在六盘山文化圈。伏羲的生母为华胥,宁夏南部可能就是生育伏羲的地方。另外,浅议“伏羲先天八卦”,是中国的初元文化,对后世各种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伏羲   六盘山   八卦   道教
  
  伏羲是我国上古时代传说中人物,因为他是创造新石器文明的杰出代表,所以后来也被当作那个时代的历史符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若代表个体(第一代首领)者,或确有其人;若代表群体者,或是时代和后继历史的人格化,并渐渐被神格化,而成为上古的圣人、伟大帝王和人文初祖。我认为这种传说虽非信史,但也非妄说,因为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保存自己部落历史的方式,靠的就是口耳相传的方式。不过这种口碑史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被增加了许多感情色彩和神话成分,但基本的历史原素却被保留下来,这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能不加分析地排斥与扬弃。
  
  伏羲作为创造中国历史的“三皇”之首,是华夏民初阶段创造文明开端的原始文化的代表人,或是“符号”。这一文明的代表成果就是“伏羲八卦”。“八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理性觉醒时代的到来,使初民混沌时代的思维方式被更高层次的抽象哲学思维所代替。“八卦”之阴阳概念,就是“二元对立”的数的观念的哲学语言表达。“数”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即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合一,亦即“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的统一“,这就是中华文明的泉源所在,后来的道、儒等思想无一不受其影响。中国道教尊崇伏羲为“人皇”和神。因为道教是以春秋时代思想家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为创始人、教主。老子的哲学理论基础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总根源和发展的总规律,其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四种关系的和合。其实,这正是伏羲所创造的原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为“伏羲八卦”率先概括了天、地、人等自然与社会全部现象的根源和发展变化。“八卦”的八种符号及其解释,就是伏羲对于当时原始社会人类与自然、社会、自我统一和谐思想,亦即“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先表达。就以道家奉为经典的《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例。老子思想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宇宙生成记与数字推测法,也是在伏羲易卦程序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上》)思想启示下衍生出来的。人们还认为,后世所传《易》的图象,乃老子所画。若将老子与伏羲哲学思想基本点进行比较,所谓“道”与“易”,都是指宇宙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这样看来,伏羲和他创始的“八卦”,也应是道家的思想理论基础,所以研究伏羲其人与“伏羲八卦”,也应是了解道教的内容之一。
  
  一、伏羲生母与故里
  
  伏牺氏,风姓,以龙为族徽(图腾),亦号太昊(太皞、太皓。太即大,皓为日出貌,即表示崇拜太阳之义),又称伏戏、宓牺、包(庖、炮)牺、瓠牺等。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创始者,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有过许多贡献,被历史上尊为“三皇五帝”之首,也被尊为“人皇”。在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原始社会时代,传说他的母亲是华胥氏。圣母华胥在“雷泽”(湖)的地方,“履大人足”“有娠”,生圣子伏羲于成纪。对于此说,诸多文献广有涉及。其一,皇甫谧《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①其二,据《山海经·大荒西经》之《珂案》介绍,《通志·三皇纪》引《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②其三,《今本竹书纪年》云:“太昊庖牺之母,居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而生太昊。”其四,《水经注·水》载:“瓠河又左迳雷泽北。”案曰:“昔华胥履大跡处也。”③其五,唐《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上》载:“成纪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跡,生伏羲于成纪。”其六,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载:“太昊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其七,宋《平太御览·王部三》引《诗纬·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④其八,《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皞之墟也。”⑤根据以上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雷泽”应当与成纪相距不远。必须指出,虽然成纪古有三迁,但都在今六盘山西麓(陇右),所以将雷泽定位在黄河下游的“陈”地(今河南淮阳)是值得商确的。因为伏羲、女娲部落联盟发祥并活动于黄河上游陇山(今六盘山)一带是没有悬念的,所以他(她)们的出生地也应该在其活动范围内寻找才合乎情理。《水经注》中提到古成纪,并把它列入渭水流域,在文中涉及的地名还有陇水、渭水、泾水、成纪水、瓦亭川和大陇山以及乌氏县等,无一不在今六盘山大文化圈的范围之内。《水经注》的经文中还写道:“(水)东迳成纪县。”注文为:“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汉以为天水郡县。”⑥《后汉书·隗嚣传》云:“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也。”又注:“成纪,县名,故城在今秦川陇城县西北。”《旧唐书·地理志》曰:“成纪,汉县,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开元二十二年,移治敬亲川,成纪亦徙新城。天宝元年,州复移治上邽县。”《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成纪县自汉以来,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唐并显亲县入成纪县,移成纪县治入显亲川。”小坑川即治平川。显亲川河秦州(今甘肃天水),地望均在陇山西麓的泾、渭河流域,即今甘肃省天水市境内。正如王嘉《拾遗记》所述,因为伏羲母华胥在此地游玩之时,“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⑦古称地方十里为“一成”,又以十二年算作“一纪”,故以“成纪”名伏牺的出生之地,以表示对圣母育圣子的纪念。也正因为华胥氏部落的活动在古陇山四周的广大范围内,所以今三陇大地留下了许多有关华胥的足跡,如华山(古秦岭)、华岭山(华尖山)、南华山、西华山和华池、华亭、华亭川等一系列带“华”字的地名符号。
  
  那么,“华胥”名号又蕴含着什么历史文化信息呢?在金文中,“华”字与“花”字相通,作□、□、,古文花字为荂、蘤,说明华胥氏是以花为图腾的氏族。从字面上理解,华(花)表示华丽、华美、华彩等美好、光彩的雅义。而实质上却反应出华胥氏所生活的时代,属于原始社会以采集、游猎和原始农业为求生手段的经济状况。因为火已发现,人们的食物已从生食(素食)为主,发展到熟食(肉食)阶段,但受到工具的限制,获取猎物往往较少,难以保障部众们充饥,于是陇山一带遍地生长着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春季出苗,夏季开白色小花,然后在花身上长成一个个大小不等、两头球形、细腰的果实,这种果实的肉质(瓤)也是白色的,当火发明以后,这种原来生食时口感不好的果实,煮熟后便成为原始人们充饥以维持生命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后人称这种果实为瓠(又称葫芦),正因为华胥的儿子伏牺和部众们是靠食瓠为生的,所以渐渐产生了“尚白”和“葫芦崇拜”的风俗。还有一种葫芦,体形较大,成熟后剖开可以做舀水的瓢,称瓢葫芦,亦名匏。因此,伏牺又称瓢牺。而瓢可取水,与壶有相似功能,故古壶、瓠、匏皆可通呼。这又与另一位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先圣盘古(亦作槃瓠)发生了联系。因为盘、槃和匏声通,古与瓠、壶声通,所以认为伏羲与盘古实指一人,或后者是华胥子孙,迁到南方、西南定居的一个支系首领。
  
  华胥孕伏羲的地方是“雷泽”,诞生伏羲的地方是古成纪,两地都在今六盘山大文化圈的范围内,这种看法应该没有太大的分歧。这么看来,在今宁夏南部地区,也有华胥和伏羲部落活动的足跡,也就是说,宁夏也是“人文始祖”的故里。因为六盘山屹立在宁夏南部的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的交界地带,但其2931米的主峰米缸山(古称美高山)则完全处于固原泾源县境内。固原市及所属隆德、西吉、彭阳、泾源四县和原州区,都位于六盘山脉的中心地区,各地的历史文化也属于六盘山文化的范畴。
  
  二、宁夏南部有关伏羲的史影
  
  葫芦河畔创世的故事。当人类进入“采集文明”时代,产生了“食物致生”、“食物致孕”的图腾观念。初民对于大自然赐予的食物(动植物)产生了崇拜,认为吃了什么,自己的身体就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那时有一种野生的植物果实“葫芦”(瓠、匏),成为人们赖以维生的大宗食物。葫芦便成为“致生”的圣物,于是至今在我国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崇拜的古风遗俗,认为是葫芦繁衍了人类,所以把葫芦视为“灵物”,当作先祖的象征,这已成为不少民族一致认同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现象,都不过是人与自然关系深层次联系的象征性说明。实际上有关葫芦创世与伏羲、女娲创世,只不过是一脉相承的一个故事的两种版本而已,因为在神话传说之中,伏羲和女娲也就是“葫芦神”。古文献资料中记载,伏羲又称瓠戏、匏戏,他与磐瓠(盘古)是同一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或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人格化的杰出人神与标志性符号。闻一多、常任侠先生认为:按照古文字同声相假的原则,伏、风、瓠、葫与磐瓠(双声)等字词,都是声训相通的,属于同一音、词。“两种神话,盖同出于一源也”。换句话说,伏羲、女娲和盘古也都是葫芦的化身和人格化。
  
  六盘山地区自古以来就盛产葫芦,“雕刻葫芦”,至今仍是甘肃的传统工艺品,享誉国内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六盘山西麓的黄河水系之中,有一条名叫葫芦河的黄河、渭河支流穿越在“羲里娲乡”的大地中,潺潺的流水,千万年来一直在向人们唱颂着古老的华夏创世纪的史诗。这条享有华夏文明摇篮特殊地位的葫芦河,正是从六盘山脉北段、固原市西吉县的月亮山流出的,在西吉县境内流过近一百公里以后,才又流入甘肃省静宁县,再经秦安县、天水市流入谓河,最终汇入黄河。
  
  葫芦创世的故事是这样的情节:在远古一次大洪水的灾害之前,一对好心的兄妹,事先受到神的启示,躲进一个大葫芦而幸免于难,洪水过后,为了不让人类灭绝,兄妹二人忍辱负重,不得不结为夫妻,才繁衍了后代,挽救了世界。这个故事不仅与伏羲、女娲兄妹成婚育人的故事情节基本相同,而发生的地望也都在六盘山脉,这绝非偶然相遇,而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六盘山地区,特别是作为葫芦河的发源地的西吉县、海原县一带也是华夏先祖们最早生活、劳动、繁衍过的地方。如果把位于泾源县境内的六盘山主峰美高山比作太阳(伏羲又称太昊、太皞,太阳神的意思)升起的地方,太阳属阳性、代表男人,指伏羲;而作为六盘山北段西吉县与海源县界山的月亮山,因月亮属阴性、代表女人,指女娲。南北两山日月同辉,最早给华夏大地带来了文明之光,这就是中国祖龙(伏羲、女娲)的故里——龙山(转音陇山)——今六盘山。
  
  朝那湫渊出龙的传说。六盘山是中国龙的故乡,而龙出生的具体地方在哪里呢?对此,不仅六盘山广大地区有许多民间传说,就连国家正史也有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得非常明白。他认为近在湫渊之侧面、滋养着帝都和京畿大地的渭河、泾水等著名水系“皆非大川”,唯独偏远而又小小的湫渊反被列入当时国家级的祭祀点呢?这不能不令人们深思。《史记》写道:“自华以西,[祭]名山七,名川四……湫渊,祠朝那……”,合称朝那湫渊。在《史记》的《索引》中还附录唐朝大史学家司马贞给湫渊作的注释。他认为所谓朝那湫渊,“即龙之所处也。”俗语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正是朝那湫渊之所以能列为中央政权帝王级的祭祀点,就是因为这里是“龙之所处”的圣地。民族学家们认为,“朝那湫渊”也就是“龙池”的意思。因为“朝那”是古羌语的遗音,在羌语中,“朝”发音为“朱”,意思为“龙”;“那”发音为“挪”,意思为“山”。“朝那湫渊”就是“龙山”之“龙池”也。这个“龙池”在什么地方?《史记》的《集解》中附录了南朝宋国史学家裴骃的注释,确认“湫渊在安定朝那县”;同时《史记》又在《正义》中附录了唐朝另一位史学家张守节的注释,进一步确指“朝那湫渊祠在原州平高县东南二十里”的地方。我们从以上所提到地方行政建置(安定郡、平高县、朝那县)和方位(东南)、里程(二十里),当然就很容易找到湫渊位于今固原市原州区和彭阳县交界处,具体地点就是彭阳县川口乡干海村的干海子(亦称东海子)。这是一处四面环山的高山湖泊,湖岸高地有祭祀的祠庙,今已毁,但仍有遗迹。彭阳县文物部门,于2007年曾在东海子(湫渊)东岸,发现了镌刻有“□那之湫”的石碑残片。从相关资料中看出,至少从战国时代,处于西北黄土高原、六盘山东麓荒凉的丛山之中的这一个高山湖泊就已被列入国家级的祭点了。这是为什么呢?从《史记》所记“龙之所处”四个字来分析,上古能有资格尊为龙的化身,首推伏羲,所以伏羲很有可能就是在朝那湫渊之畔出生的,如果这个推断能成立的话,“湫渊”就是传说中所提到的“雷泽”,圣母华胥就是在这儿驻牧期间生养了圣子伏羲的。由于这层关系,伏羲的后世子孙们才把湫渊视为“圣湖”,每年春秋二祭时节都要到这里举行大型纪念活动,以追祭先祖亡灵。然而湫渊在六盘山地区又不止一处,仅固原市六盘山地区就有彭阳县的“东海子”、原州区的“西海子”、隆德县的“北联池”。甘肃省秦安县也有“九龙泉”等,都自认为也是古湫渊。当然有史书为证,学术界目前还是比较公认彭阳县的“东海子”是正史所指的朝那湫渊。对于其他各处的“湫渊”又应如何看待呢?我认为在原始农牧经济时代,古人要生存就得在本部落联盟所控制的地域范围之内定期迁移。从采集、狩猎或原始的“刀耕火种”农业生产方式来看,在有固定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相对定居下来的时间虽然不会太长,但毕竟也会有在一个地方住下来的必要,六盘山地区的多处“湫渊”,是不是伏羲部落选择的几处临时定居点呢?但作为“龙之所处”地点的朝那湫渊,只能有一处,也只能是正史认定的安定郡平高县东南之朝那湫渊,今东海子。至于其它几处“湫渊”也多出现在六盘山脉固原市境,说明固原不仅也是伏羲部落大故里的范围,甚至是他出生的地点,这么说来,中国龙是从固原腾飞起来的也不算妄说吧?无怪乎史书频频记录黄帝和历代盛君大帝们不断“登鸡头”、“朝空峒”,并把六盘山麓一处小小的高山湖泊朝那湫渊列为中央政府“国祭”名山大川的对象,原来是事出有因的。可能与六盘山是“人祖”伏羲发祥圣地有关,所谓朝山、问道、祭水等,不过是寄托哀思、追念祖先的一种表现吧!
  
  三、伏羲“作八卦”
  
  华夏远古文明的代表人物伏羲一生的贡献很大、很多,其中以“作八卦”最为伟大。《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所谓“始作”即首创、发明之意。后世的《史记》《汉书》等国家正史,均持这一观点——伏羲首创八卦。何谓“八卦”?八卦,就是伏羲选择最简洁的八种符号,以表达思维的最有效方式,具体选用用阳(-)、阴(――)两种基本符号,组成八种卦形,以象征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八种自然现象。然后再推而演之,引伸出象征多种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与发展变化,并以卜问的形式,试图从这种变化中发现“规律”,进行预测,以求消灾、避祸、逢凶化吉。实际上,画卦是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发挥先贤已有的“八进位制”思想,将复杂的自然现象与缤纷的社会现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抽象与概括,进行哲学思维,以寻找某种因果关系,进而对客观世界的表象进行解释。所以“八卦”是对实践的总结与升华。它具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成分,并非唯心主义的“算命”。今天我们应当继承伏羲“作八卦”观察问题时从客观实践出发,按照发展变化(变易)的新情况,分析可能产生的多种走向、趋势,即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从而避免失误、走弯路,以争取成功。
  
  伏羲所发明的“八卦”称为“先天八卦”、“古太极八卦”。到周代,周文王被囚羑里,潜心“演易”,形成“天文八卦”(亦称“后天八卦”),“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后汉书·艺文志》)。即将原伏羲八卦的8种符号,发展到64种和384种,更能反映客观事物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据传说,今甘肃天水北道区渭南乡境内的卦台山就是伏羲画八卦之处。他就是在此山上,经过长期仰观天、俯观地、又观鸟兽虫鱼诸生物而画成“八卦”的。
  
  “八卦”是中华民族幼年时代思想模式化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体现。研究八卦学说,称之为易学,《
周易》是华夏文化最早的典籍之一,被儒家称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为“三玄之一”,对中华文化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凡儒、释、道三教和“大千世界”之众生“九流”,都对经卦有浓厚的兴趣。近代人们,又对易学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不少令人著目的成绩。所以我们切不可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误解“伏羲八卦”,甚至别有用心地“挂羊头卖狗肉”,宣扬神秘主义,故弄玄虚,鼓吹什么“未卜先知”、“包医百病”的骗人鬼话,从而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谋取钱财,毒化社会。
  
  注释:
  
  ①④⑤⑦转引自何光岳著:《炎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
  
  ②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
  
  ③珗谦校:《水经注》卷二十四巴蜀书社1985年9月
  
  ⑥《水经注》卷十七

《易经》学者报道

易学名师:高朝刚
易学名师:李锐
易学名师:杨永勇
易学名师:张瑞杰
易学名师:宋开才
易学名师:沈恕祥
易学名师:胡陆云
易学名师:李永锋
风水名师:李达
易学名师:李长友
易学名师:刘易德
易学名师:王作华
风水频道
任樟芳解读:道教风水 
熊有贵:风水改变了他的信仰 
熊有贵:卷烟厂五行的调整 
刘世存:这一个是第二胎女孩 
刘世存:青龙水和黄泉水概念 
刘世存:卯方卫浴损男丁 
刘世存:划定两圈查到底 
刘世存:对一个客户提问的解答 
覃科霖:日课冲元神,两户人家均出事 
覃科霖:坐山骑缝父子不和 门开错位 
覃科霖:坐山与水口不配,子孙婚姻肯 
覃科霖:办公室大门及周边墙角对身体 
覃科霖:门面布局与生意及健康密切相 
覃科霖:大梁压门、入宅日课冲元神损 
覃科霖:形峦不好、理气衰败都会使人 
覃科霖:调整床位肩周炎自愈 
覃科霖:调整床位,祛病又进财 
覃科霖:大门在J方,自己右腿疼,长 

姓名频道

王荟铭:玩童十岁抑郁症 改名一月变 
熊有贵:孩子起名 
邵金帝:好名字源于五行及平衡 
熊有贵:害人不浅的起名大师 
申春林:姓名学八十一个数理的含义更 
申春林:姓名学八十一个数理的含义更 
熊有贵:姓与赌博的故事 
熊有贵:名字带姓叫命运变凶 
熊有贵:后羿射日的新故事 
李达:改名就一定能有好运吗 
熊有贵:姓名——伴随您的一生 
熊有贵:女孩子起名 
熊有贵:水火之间的调节 
张清泉:怎样取一个好名字 
张江:姓名学典型失误撮要 
张江:姓氏的笔划 
张江:谨慎使用笔划有争议的字 
张江:确定笔划的步骤 
 
中华传统《易经》文化传播交流网    版权所有1999-2018       客服QQ:747819708           投稿邮箱:747819708@qq.om
温馨提示:文章、案例、图片上网更新请将材料标注上姓名发至指定服务邮箱
747819708@qq.com,以便及时更新。每周的星期一为统一更新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京ICP备:10034657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